|
|||||
|
|||||
|
10月30日,隨著12壩段076倉混凝土順利收倉,由中國電建承建的全國唯一在建具有調水調沙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——陜西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大壩成功實現全線澆筑到頂,較計劃工期提前8個月完成這一重大節點目標,為下閘蓄水奠定堅實基礎。 東莊水利樞紐坐落于陜西咸陽市禮泉縣,是國務院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。中國電建所屬水電三局、水電四局、水電八局、水電十四局、水電十五局、水電基礎局、西北院參與工程建設。 工程采用混凝土雙曲拱壩結構,壩頂高程804米、最大壩高230米,總庫容32.76億立方米,水電站裝機11萬千瓦,壩體混凝土澆筑總量達194萬立方米,3臺30噸平移式纜機為高強度澆筑作業提供核心支撐,并以“五項世界之最”備受行業關注:“世界上第一座以防洪減淤為主要任務的特高拱壩”“世界上含沙量和單位水沙荷載最大的特高拱壩”“世界上第一座在懸托型河谷上修建的特高拱壩”“世界上庫區防滲規模最大、孔深最深的水利工程”“世界上第一座二道壩采用堆石混凝土的水利工程”。 大壩澆筑劃分為21個壩段,壩頂最終澆筑至804米高程。自2023年2月啟動大壩首倉混凝土澆筑以來,至今歷時1000個日夜,累計完成862倉混凝土澆筑,最終建成。 七年的建設歷程中,項目團隊以技術創新和精細化管理,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施工難題。通過高陡邊坡快速開挖、膠凝人工砂石圍堰、無蓋重固結灌漿等技術,成功縮短工期。同時,運用3臺30噸平移式纜機組成“空中走廊”和智能溫控系統,實施混凝土澆筑“一條龍”管理,創下單月最高澆筑強度9.77萬立方米、大壩月均上升6.90米、單個壩段月上升15米的優異成績。 工程建成后,將通過攔蓄洪水、調水調沙,使涇河下游防洪標準從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,渭河100年一遇的洪水可削減為50年一遇。同時,將有效緩解關中中部渭北“旱腰帶”地區缺水問題,大幅改善涇渭流域生態環境,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。 澆筑現場圖 項目全景圖 |
|||||
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
|

